2021年12月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向第二輪第四批5個督察對象省份反饋了督察情況,有4個省份在化肥減施、測土配方施肥工作方面存在失職失責。自第二輪第二批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首次反饋浙江化肥減施工作失職失責以來,全國已經有11個督察對象省份的黨委、政府被中央督察組要求整改涉及化肥減施的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工作。
化肥減施是農業面源污染防治重要抓手
農業生產帶來的農業面源污染是造成我國水環境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具有隨機性強、污染排放不固定、污染負荷變化大等特點,防治較點源污染更為困難。從國家統計局2010年2月公布的《第一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公報》可以看出,農業面源污染主要來源于畜禽養殖業、種植業和水產養殖業,主要污染物有化學需氧量1324.09萬噸,總氮270.46萬噸,總磷28.47萬噸,銅2452.09噸,鋅4862.58噸。全國畜禽養殖業每年糞便產生量2.43億噸,尿液產生量1.63億噸。畜禽養殖業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量:化學需氧量1268.26萬噸,總氮102.48萬噸,總磷16.04萬噸,銅2397.23噸,鋅4756.94噸。種植業總氮流失量159.78萬噸,總磷流失量10.87萬噸。
通過平衡施肥、科學施肥、有機無機配合施肥等技術措施,不僅可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還可以把畜禽養殖業的糞污等廢棄物用作有機肥、有效降低農業面源污染。《第一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公報》發布后,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2014年4月《環境保護法》修訂時,將畜禽養殖廢棄物利用與處置、科學合理施用化肥寫入防止農業面源污染的法律條款中。2015年農業部印發《關于打好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實施意見》和《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方案》,把畜禽養殖廢棄物和秸稈等有機物肥料化利用部分替代化肥、增大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覆蓋面作為防治農業面源污染的技術路徑,還設定了至2020年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秸稈綜合利用率、三大糧食作物化肥當季利用率的提升目標。
根據國家統計局和農業農村部數據,至2020年底三大糧食作物化肥農藥施用量已連續4年負增長,利用率均達到40%以上;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75%,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86.7%。全國農用化肥用量比2015年減少12.8%。為了鞏固農業面源污染防治的成果,“十四五”國家又為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秸稈綜合利用率、三大糧食作物化肥當季利用率提出了更高要求。
但是,部分省份在化肥減施、測土配方施肥工作方面仍存在貫徹落實中央生態文明建設決策不力等問題,需要在中央生態環境保護例行督察、專項督察和督察“回頭看”中發現問題并督促整改。
浙江省是第二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中第一個被反饋化肥減量工作存在不嚴不實問題的督察對象省份。
2020年8月底,中央啟動第二輪第二批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督察對象包括北京市、天津市和浙江省。2020年9月1日至10月1日,中央第三生態環境督察組進駐浙江省啟動督察工作。2021年2月4日,督察組向浙江省委、省政府反饋督察報告內容時,落實中央關于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決策工作中存在嚴重問題,與化肥減量相關的問題有兩項:一是農業部門減肥減藥不嚴不實,測土配方施肥覆蓋率上報數據嚴重造假;二是部分區縣統計部門在統計化肥、農藥施用數據時未按要求開展“全面統計”,對異常數據也未開展有效審核,導致減量數據長期虛高。
督察組調查發現,浙江省農業農村部門減肥減藥工作不嚴不實。2015年以來,國家有關部門相繼發文,要求持續推進化肥、農藥減量化工作;2018年國家出臺《關于加快推進長江經濟帶農業面源污染治理的指導意見》,明確太湖流域等重點區域“主要農作物測土配方施肥覆蓋率達到93%以上”。但檢查發現,浙江省取土檢測數量明顯不足,除少量配方肥通過政府招標統一采購供應外,大多數農戶仍可購買非配方肥。2019年全省配方肥及按方施肥覆蓋率不到50%,但各級農業部門上報覆蓋率普遍在90%以上。另外,農藥減量工作缺乏資金保障,專業化統防統治組織數量大幅萎縮。一些地方在上報專業化統防統治覆蓋率時還偷換概念,以規模種植大戶自主防治代替專業化統防統治,數據嚴重失實。2019年,杭州市蕭山區水稻種植面積10萬畝,由專業化統防統治組織實施病蟲害防治的不足5000畝,實際覆蓋率僅5%,但上報覆蓋率卻為60%。
督察組認定,浙江省部分區縣統計部門在統計化肥、農藥數據時未按要求開展“全面統計”,也未會同農業部門組織村級調查,僅由區縣統計人員根據農作物播種面積進行估算,省市統計部門對異常數據也未開展有效審核。
針對化肥減量和化肥施用統計方面存在的問題,分別由浙江省農業農村廳、省統計局牽頭組織各涉事區縣制定督察整改方案,并將督察整改落實情況報告督察組。2021年12月中旬,省統計局牽頭的化肥施用量統計問題整改進行整改完成的銷號公示;省農業農村廳牽頭整改的化肥農藥減量工作整改方案正在實施過程中,計劃到2022年底完成全省主要農作物測土配方施肥覆蓋率達到90%以上(其中太湖流域達到93%以上)的工作目標。
第三和第四批督察有10省化肥減施存在問題
化肥減量增效一直“在路上”
肥料是糧食的糧食。種植業生產過程中施用有機類肥料、化學肥料,目的就是彌補耕地中礦物營養供給的不足、保持土壤肥力?;瘜W肥料與傳統有機類肥料相比,具有濃度高、方便施用、性價比高等優點,2015年之前中國化學肥料用量逐年增加?;实牟黄胶?、過量施用不僅造成浪費,多余的氮磷等養分還會污染環境。另外,還導致人類糞便、畜禽糞污、秸稈等有機廢棄物肥料化利用得不到重視,增加了這些有機廢棄物污染環境的風險。
為了提高肥料利用率,國家出臺一系列引導、激勵、扶持政策,鼓勵研發新型高效肥料、緩控釋肥料、水肥一體化等技術,中央和地方各級財政支持化肥減量增效、畜禽糞污綜合利用、有機肥替代化肥等項目的實施。在中央和地方生態文明考核指標中,專門設立化肥減施、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等考核評價項目。
從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的情況看,目前發現問題的省份多數是在局部區域和少數部門的化肥減量工作失職失責,并不能代表全國整體情況,統計部門和農業農村部門并沒有啟動化肥減量和測土配方施肥歷史數據的修正工作。但是,筆者在這里提醒,有關研究機構和組織在引用已經查實失職失責區域的化肥減量統計數據和測土配方施肥數據時,要重新審視數據的可靠性,以免出現根據這些數據計算出的農用化肥消費需求量、配方肥養分配比等數據失真。
在綠色發展是基本要求的新時期高質量發展階段,化肥減量增效一直在路上,中央對化肥減量等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工作督察也在路上。近日,中央第二輪第五批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已經啟動了對黑龍江、貴州、陜西、寧夏4省份的督察,這一批4個省份在化肥減量、測土配方施肥方面有沒有突出問題呢?答案將在明年揭曉。